- 诗句
- 少年负志气
- 拼音
- shào nián fù zhì qì
- 平仄
- 仄平仄仄仄
- 韵脚
- 去声五未
- 下一句
- 信道不从时
「少年负志气」出自:《学阮公体(少年负志气)》
「少年负志气」作者: 刘禹锡
「少年负志气」辞典释义
◎ 少年的意思
⒈ 不几年。
引《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⒉ 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引《韩非子·内储说上》:“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⒊ 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引谢觉哉 《观花小记》:“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
《<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⒋ 年轻,年轻时。
引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负的意思
【酉集中 • 貝】负·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2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說文】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又【說文】一曰受貸不償。【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又【釋名】負,背也。置項背也。【玉篇】擔也。或作偩。【廣韻】荷也。【易·解卦】負且乗,致至。【詩·大雅】是任是負。【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又背也。【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註】負之言背也。又依也。【孟子】虎負嵎。【趙岐註】虎依嵎而怒。又失也。【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强齊戰。【註】負,猶失也。又老母之稱。【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師古曰:《列女傳》云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古語謂老母爲負耳。又敗也。【史記·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又憂也。【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註】負,猶憂也。又愧也。【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註】負,愧也。又【廣韻】背恩忘德曰負。【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又【類篇】違也。【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註】索隱曰:負音佩。又【唐韻正】叶房以切。【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敎誨爾子,式穀似之。又叶房遇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按負字,古音房以反。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志气的意思
⒈ 意志和精神。
引《庄子·盗跖》:“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且 延陵 高 子臧 之风, 长卿 慕 相如 之节,志气所託,亦不可夺也。”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⒉ 志向和气概。
引《后汉书·贾复传》:“贾君 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於学,将相之器也。”
唐 刘禹锡 《效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闻蜚娥 ﹞模样虽是娉婷,志气赛过男子。”
峻青 《海啸》第一章:“好孩子,有志气,不愧是 马海山 的后代。”
总述:诗句少年负志气出自《学阮公体(少年负志气)》。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