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衔悲向白龙
- 拼音
- xián bēi xiàng bái lóng
- 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二冬、入声十四缉
- 上一句
- 掩泪辞丹凤
- 下一句
- 单于浪惊喜
「衔悲向白龙」出自:《昭君怨三首》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衔悲向白龙」作者: 北朝乐府
「衔悲向白龙」辞典释义
◎ 衔悲的意思
⒈ 心怀悲戚。
引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有识衔悲,行路掩泣。”
唐 郎士元 《关羽祠》诗:“去去勿復言,衔悲向陈迹。”◎ 向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向·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蠁。【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廣韻】嚮與向通用。【集韻】亦作。【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又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又【集韻】趣也。又【韻會】救也。又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又【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長社縣東北。【後漢·郡國志】川郡有向鄕。又【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又【集韻】【正韻】許兩切,音嚮。【集韻】人字。【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註】叔肸,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前漢·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白龙的意思
⒈ 传说中白色的龙。
引《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⒉ 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引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⒊ 神话中的河神。
⒋ 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
引《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⒌ 即 白龙堆。参见“白龙堆”。
引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总述:诗句衔悲向白龙出自《昭君怨三首》。作者是唐朝诗人东方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