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好傍池边下马行

诗句
好傍池边下马行
拼音
 hǎo bàng chí biān xià mǎ xíng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
下平七阳、下平八庚、去声二十三漾、去声二十四敬
上一句
可怜春浅游人少

「好傍池边下马行」出自:《曲江早春》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好傍池边下马行」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好傍池边下马行」辞典释义

◎ 好的意思

【丑集下 • 女】好·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
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
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
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
【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
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璧羨尺好,三寸以爲度。【註】羨,徑也。璧羨,以起度也。好,璧孔也。
姓。見【纂文】。
叶呼厚切,音吼。【王褒·講德論】毛嬙西施,善毀者不能蔽其好。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揜其醜。
叶滂佩切,音配。【楚辭·九章】自前世之嫉賢兮,謂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母姣而自好。
叶呼切,音詬。【詩·唐風】豈無他人,維子之好。叶上究。

◎ 傍的意思

【子集中 • 人】傍·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10

【唐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通旁。【說文】近也。【廣韻】側也。
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
【集韻】補朗切,音縍。左右也。【賈子保傅篇】成王之生,仁者養之,孝者强之,四聖傍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浪切,音。【正韻】倚也。【集韻】亦近也。或作並䧛。
【正韻】補耕切,音綳。【詩·小雅】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朱傳】傍傍然不得已也。

◎ 池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池·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廣韻】直離切【集韻】【正韻】陳知切【韻會】除知切,音馳。【說文】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註】謂陂障之水道也。【禮·月令】毋漉陂池。【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城塹曰溝池。【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註】城有水曰池。
朝夕池,海也。【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註】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
咸池,天神也。【東方朔·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咸池,黃帝樂名。
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註】咸池,大咸也。【禮·樂記】咸池備矣。【註】咸,皆也。池之爲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咸池,星名。主五穀。見【史記·天官書】。
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見【甘氏星經】。
【爾雅·釋樂註】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棺飾。【禮·檀弓】池視重霤。【疏】池者,柳車之池也。織竹爲之,形如籠,衣以靑布,以承鼈甲,名之爲池,象重霤方面之數。
【小爾雅】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
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黃庭經】玉池淸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
心之別名爲中池。【黃庭經】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楊愼·墐戸錄】古裝裱卷軸,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差池,飛貌。【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黃池,地名。【春秋·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天池,山名。在南陽。
州名。【廣輿記】池州府,漢屬丹陽,三國吳爲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陽,唐宋曰池州。
姓。漢中牟令池瑗。見【風俗通】。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與沱通。【說文】江別流也。
虖池,水名。在幷州界。【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虖池。【註】虖池,出鹵城。池,徒多切。◎按禮器作惡池,山海經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沲,詛楚文作惡駝,音義同。
陂池,或作坡陁。【刋謬正俗】陂池讀如坡陁,猶言靡迤耳。
【楚辭·九歌】與汝沐兮咸池,晞子髮兮陽之阿。【揚雄·羽獵賦】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註】池讀沱。
【正韻】直列切,音徹。【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當讀爲奠徹。

◎ 边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边·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15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 下马的意思

⒈  从马上下来。

《史记·留侯世家》:“至 下邑,汉王 下马踞鞍而问。”
唐 贾岛 《张郎中过原东居》诗:“高人餐药后下马此林间。”
宋 苏轼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

⒉  指官吏到任。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外郎着他画字,将枷来,下在死囚牢里,等府尹相公下马,判个斩字,便是了手。”
《水浒传》第六二回:“你的那瞒心昧己勾当,怕我不知……日后提刑官下马,我吃不的这等官司!”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杂智·下马常例》:“宋 时有世赏官 王氏,任 浙西 一监,初莅任日,吏民献钱物几数百千,仍白曰下马常例。”

⒊  比喻某项工作或工程停止进行。

《人民日报》1981.3.3:“一大批建设项目将要下马。”

◎ 行的意思

【申集下 • 行】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总述:诗句好傍池边下马行出自《曲江早春》。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