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一路寒山万木中

诗句
一路寒山万木中
拼音
 yí lù hán shān wàn mù zhōng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一东、去声一送
上一句
柴门流水依然在

「一路寒山万木中」出自:《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旧事仙人白兔公,掉头归去又乘风。
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一路寒山万木中」作者: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

「一路寒山万木中」辞典释义

◎ 一路的意思

⒈  一条道路。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太平之时,岂更为男女各作道哉?不更作道,一路而行,安得异乎?”
唐 司空图 《狂题》诗之十七:“莫道 太行 同一路,大都安稳属閒人。”

⒉  引申为一种途径。

《朱子语类》卷十五:“如佛 老 之学,它非无长处,但它只知得一路。”
《陆象山语录》卷下:“问作文法,先生曰:……惟读书一路。”

⒊  沿途。

唐 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一路经行处,莓苔看履痕。”
宋 戴复古 《山村》诗:“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所以出了 彰化门,遇着骡轿车子,一路问来,果然问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她兴致勃勃地、慢慢地走着,一路欣赏四围的景色。”

⒋  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

如:这场球赛我们一路领先。

⒌  一类;同一类。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你两箇做一路,故意交他姦了我的女儿,丈夫回来,我怎的见他分説?”
《老残游记》第七回:“进门打过暗号,他们就知道是那一路的朋友。”
鲁迅 《徬徨·孤独者》:“但我想,我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那么,请你忘记我罢。”

⒍  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赌博》:“苏 常 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如果我真能够运米出洋,我倒好了!我销的只是 广东 一路, 天津 一路。”
冯仲云 《祁老虎》:“土龙山 农民暴动后,四处招募抗日好汉, 祁明山 被邀下山,充当了一路人马的首领。”

⒎  一边;一面。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一路静悄悄地哭着,一路缓缓地数说。”

⒏  一起。

杨朔 《潼关之夜》:“当天, 黄同志 就离开前线,恰巧同我走到一路。”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三:“如果高兴,你明天就和 叶平 一路来。”

◎ 寒山的意思

⒈  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

《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⒉  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⒊  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〇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石巖栖息离烦缘。”

⒋  即 寒山子。参见“寒山子”。

唐 寒山 《诗》之二二〇:“时人见 寒山,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

⒌  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⒍  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

《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战於 寒山,抚 败走。”

⒎  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 万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万·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 木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木·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爲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木,柷敔也。
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勃爲人木彊敦厚。
析木,星次。【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姓。【統譜】漢木仁,晉木華。
百濟八姓,一曰木氏。
複姓,端木。
叶末各切,音莫。【馬融·廣成頌】隂慝害作,百卉畢落。林衡戒田,焚林柞木。【韻會】从丨。丨,古本切。非从亅。亅,其月切。

◎ 中的意思

【子集上 • 丨】中·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班固·高祖泗水亭】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总述:诗句一路寒山万木中出自《送齐山人归长白山》。作者是唐朝诗人韩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