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流血川原丹
- 拼音
- liú xiě chuān yuán dān
- 平仄
- 平仄平平平
- 韵脚
- 上平十四寒
- 上一句
- 积尸草木腥
- 下一句
- 何乡为乐土
「流血川原丹」的意思,全诗译文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流血川原丹」出自:《垂老别》
「流血川原丹」作者: 杜甫
「流血川原丹」辞典释义
◎ 流血的意思
⒈ 因身体受伤,血液从血管中流出。
引《左传·成公二年》:“郤克 伤於矢,流血及屨。”
《北史·崔浩传》:“初, 浩 父疾篤,乃翦爪截髮,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餘不息。”
唐 杜甫 《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⒉ 引申指人员伤亡。
引《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⒊ 指牺牲生命或负伤。
引《老残游记》第一回:“你们大家敛几个钱来,我们捨出自己的精神,拼着几个人流血,替你们挣个万世安稳自由的基业。”
毛泽东 《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我们要用一切努力和适当办法……达到不流血地在多年内逐步地改革 西藏 经济政治的目的。”⒋ 古代指预兆兵灾的流动的赤气。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元康 五年三月, 吕县 有流血,东西百餘步,其后八载,而 封云 乱 徐州,杀伤数万人。”
《晋书·惠帝纪》:“﹝ 永平 六年﹞三月, 东海 陨霜,伤桑麦。 彭城 吕县 有流血,东西百餘步。”◎ 川原的意思
⒈ 江河之源。
引《国语·周语下》:“且絶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
⒉ 指江河。
引《汉书·沟洫志赞》:“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於 四瀆,而 河 为宗。”
⒊ 河流与原野。
引唐 陈子昂 《晚次乐乡县》诗:“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⒋ 指原野。
引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丹的意思
【子集上 • 丶】丹·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㣋【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音單。赤色丹砂也。【書·禹貢】礪砥砮丹。【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陶弘景曰】卽朱砂也。
又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黃庭經】九轉八瓊丹。【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又【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又以朱色塗物曰丹。【揚雄·解嘲】朱丹其轂。又容美曰渥丹。【詩·秦風】顏如渥丹。又赤心無僞曰丹。【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又姓。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又丹陽,郡名。漢武帝攺鄣郡爲丹陽郡。晉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又州名。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後改丹州。又【崔豹古今註】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又丹丹,國名。見【南史】。又【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又竊丹,鳥名。爲九鳳之一。又牡丹,花名。【本草】一名鼠姑。又木丹,梔子花別名。紫丹,茈草別名。又叶都懸切,音顚。【陸機·羅敷歌】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輧軒。淸川含藻景,高岸被華丹。【說文】丹巴,越赤石。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靑彤雘等字从此。
总述:诗句流血川原丹出自《垂老别》。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