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故园无此味

诗句
故园无此味
拼音
 gù yuán wú cǐ wèi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去声五未
上一句
红丝脍缕肥
下一句
何必苦思归

「故园无此味」出自:《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

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
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
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
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故园无此味」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故园无此味」辞典释义

◎ 故园的意思

⒈  旧家园;故乡。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前蜀 贯休 《淮上逢故人》诗:“故园离乱后十载始逢君。”
元 倪瓒 《桂花》诗:“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毛泽东 《到韶山》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⒉  古旧的园苑。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

◎ 无的意思

【卯集下 • 无】无·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 此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此·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 味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味·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
【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
【集韻】莫拜切,音。飮食之味。
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总述:诗句故园无此味出自《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