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别梦依稀咒逝川

诗句
别梦依稀咒逝川
拼音
 bié mèng yī xī zhòu shì chuān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一先
下一句
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梦依稀咒逝川」出自:《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别梦依稀咒逝川」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

「别梦依稀咒逝川」辞典释义

◎ 别梦的意思

⒈  离别后思念之梦。

唐 许浑 《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诗:“花落西亭添别梦,柳阴南浦促归程。”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卷五引 李兰青 诗:“别梦縈千里,归期耐隔年。”
毛泽东 《到韶山》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依稀的意思

⒈  亦作“依希”。亦作“依俙”。

⒉  隐约;不清晰。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依稀採菱歌,彷彿含嚬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 晋 末篇章,依希其旨。”
宋 梅尧臣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觉而录之》诗:“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题句犹存,而淡墨依稀,若将磨灭。”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

⒊  相像;类似。

《魏书·刘昶传》:“故令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使千载之后,我得髣像 唐 虞,卿等依俙元、凯。”
宋 田锡 《贻宋小著书》:“为文为诗,为铭为颂,为箴为赞,为赋为歌,氤氲吻合,心与言会,任其或类於 韩,或肖於 柳,或依稀於 元 白,或髣髴於 李 杜。”

⒋  少许;微少。

唐 黄滔 《祭陈先辈》:“谨以依稀蔬果,一二精诚,愿冥符於肹蠁,申永诀於幽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他是收集‘小摆设’的名人,临末还有依稀的感喟。”

◎ 咒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咒·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職救切,音䯾。【廣韻】呪詛也。【戰國策】許綰爲我呪。【後漢·王忳傳】忳呪曰:有何枉狀。【關尹子·七釜篇】有誦呪者。
【集韻】通作祝。【書·無逸】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詩·大雅】侯作侯祝。【周禮·春官】有詛祝。【集韻】或作詶,亦作詋。

◎ 逝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逝·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誓。【說文】往也。【增韻】行也,去也。【詩·魏風】逝將去女。【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正韻】亡也。【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發語辭。【詩·邶風】逝不古處。【集韻】或作遞。
【集韻】征例切,音制。義同。或作遰。
叶之列切,音折。【詩·大雅】言不可逝。叶上舌字。
叶食列切,音設。【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

◎ 川的意思

【寅集中 • 巛】川·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穿。【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爾雅·釋水】湀闢流川。【註】通流。【疏】湀闢者,通流大川之別名也。【又】過辨回川。【註】旋流。【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蔡邕·月令章句】衆流注海曰川。【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禹貢】奠高山大川。【傳】大川四瀆。【疏】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呂氏春秋】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潘岳·關中記】涇、渭、灞、滻、鄷、鎬、潦、潏,凡八川。【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
三川,郡名。【史記·秦始皇紀】滅二周,置三川郡。【前漢·高祖紀】斬三川守李由。【註】應劭曰:今河南郡也。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四川,省名。【韻會】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口川。【周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朱子詩】口川失自防。
川衡,官名。【周禮·地官】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
竅也。【山海經】倫山有獸如麋,其川在尾上。【註】川,竅也。
叶樞倫切,音春。【詩·大雅】旱旣大甚,滌滌山川。早魃爲虐,如惔如焚。【前漢·敘傳】昔在上聖,昭事百神。類帝禋宗,望秩山川。

总述:诗句别梦依稀咒逝川出自《七律·到韶山》。作者是当代诗人毛泽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