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鹤高看迥野
- 拼音
- hè gāo kàn jiǒng yě
- 平仄
- 仄平仄仄仄
- 韵脚
- 上声二十一马
- 上一句
- 萧萧万里秋
- 下一句
- 蝉远入中流
「鹤高看迥野」出自:《送魏季羔游长沙觐兄》
芦荻湘江水,萧萧万里秋。鹤高看迥野,蝉远入中流。
访友多成滞,携家不厌游。惠连仍有作,知得从兄酬。
访友多成滞,携家不厌游。惠连仍有作,知得从兄酬。
「鹤高看迥野」作者: 司空曙
「鹤高看迥野」辞典释义
◎ 鹤的意思
【亥集中 • 鳥】鹤·康熙筆画:21·部外筆画:10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涸。水鳥名。似鵠,長頸高脚,丹頂白身,頸翅有黑,常以夜半鳴,聲聞八九里。【博物志】鶴䯓頰䯔,耳響則聽遠,眼赤則眎遠,其色似雪。【相鶴經】鶴,陽鳥也,而遊於隂,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埤雅】形定而色白,食於水,故喙長。軒於前,故後短。棲於陸,故足高而尾凋。翔於雲,故毛豐而肉疎。大喉以吐故,修頸以納新,故壽。內典曰:鶴影生。禽經曰:鶴以聲交而孕。張華云:雄鳴上風,雌承下風則孕。【崔豹·古今註】鶴千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本草】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左傳·閔二年】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又地名。【史記·衞世家註】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又【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郭註】鶴列,陳兵也。又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又【逸雅】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又姓。鶴壽,見【金史】。又【正韻】與翯同。【詩·大雅】白鳥翯翯。【孟子】作鶴鶴。又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賦】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高的意思
【亥集上 • 高】高·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0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音羔。【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又【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又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看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看·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又【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又【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又姓。見【姓苑】。又【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又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又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迥野的意思
⒈ 亦作“逈野”。旷远的原野。
引唐 司空曙 《送魏季羔长沙觐兄》诗:“鹤高看迥野,蝉远入中流。”
金 赵沨 《郊外》诗:“迥野饶秋色,高臺半夕阳。”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呀!俺向着这逈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总述:诗句鹤高看迥野出自《送魏季羔游长沙觐兄》。作者是唐朝诗人司空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