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如三秋兮

诗句
如三秋兮
拼音
 rú sān qiū xī
平仄
平平平平
韵脚
上平八齐
上一句
一日不见
下一句
彼采艾兮

「如三秋兮」的意思,全诗译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如三秋兮」出自:《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如三秋兮」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如三秋兮」辞典释义

◎ 如的意思

【丑集下 • 女】如·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如,獸名。瞿如,鳥名。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 三秋的意思

⒈  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 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一说指三年。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晋 陆机 《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⒉  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⒊  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⒋  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 兮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兮·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总述:诗句如三秋兮出自《采葛》。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