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山馆谁将候火迎

诗句
山馆谁将候火迎
拼音
 shān guǎn shuí jiāng hòu huǒ yíng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八庚、去声二十四敬
上一句
邮亭已送轻车发
下一句
落日千峰转迢递

「山馆谁将候火迎」出自:《送刘谷》

村桥西路雪初晴,云暖沙干马足轻。寒涧渡头芳草色,
新梅岭外鹧鸪声。邮亭已送轻车发,山馆谁将候火迎
落日千峰转迢递,知君回首望高城。

「山馆谁将候火迎」作者: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

「山馆谁将候火迎」辞典释义

◎ 山馆的意思

⒈  山中馆驿。

唐 李郢 《送刘谷》诗:“邮亭已送征车发,山馆谁将候火迎。”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况绣幃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⒉  山中的宅舍。

清 顾炎武 《摄山》诗:“徵君旧宅此山中,山馆孱颜往蹟空。”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老友 郭建林 ﹞亦数数来余家山馆共朝夕,言笑不倦。”

◎ 谁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谁·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 将的意思

【寅集上 • 寸】将·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廣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
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註】將,行也。
【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
【楚辭·九辯】恐余壽之弗將。【註】長也。
【詩·大雅】在渭之將。【註】側也。
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註】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干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註】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叶卽兩切,音獎。【詩·大雅】天不我將。叶下往。

◎ 候的意思

【子集中 • 人】候·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8

【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音後。訪也。
伺望也。【前漢·張禹傳】上臨候禹。
【釋名】候,護也,可護諸事也。
候人,道路迎送賔客之官。【詩·曹風】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斥候。【孫奕示兒編】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俗作堠。
氣候,證候。
叶後五切,音祐。【楊泉蠶賦】爰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溼是候。【說文】有無候。互見前侯字註。

◎ 火的意思

【巳集中 • 火】火·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集韻】呼果切【韻會】【正韻】虎果切,貨上聲。【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玉篇】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星名。【書·堯典】日永星火。【傳】火,蒼龍之中星。
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論語】鑽燧改火。
盛陽曰炎火。【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傳】炎火,盛陽也。【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人身有火。【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井名。【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寒火。【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火傳。【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疏】龜生火中者。
火䑕。【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姓。【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叶後五切。【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叶虎何切。【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集韻】或作灬。

◎ 迎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迎·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音。【說文】逢也。【增韻】逆也,迓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淮南子·覽㝠訓】不將不迎。【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逆數也。【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去聲。【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詩·大雅】親迎于渭。
叶吾郞切,音昂。【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
叶元具切,音遇。【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其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总述:诗句山馆谁将候火迎出自《送刘谷》。作者是唐朝诗人李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