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共看传赐出青冥

诗句
共看传赐出青冥
拼音
 gòng kàn chuán cì chū qīng míng
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上声二十四迥、下平九青
上一句
岂似满朝承雨露
下一句
香随翠笼擎初到

「共看传赐出青冥」出自:《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汉家旧种明光殿,炎帝还书本草经。岂似满朝承雨露,
共看传赐出青冥。香随翠笼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
食罢自知无所报,空然惭汗仰皇扃。

「共看传赐出青冥」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

「共看传赐出青冥」辞典释义

◎ 共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共·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 看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看·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姓。見【姓苑】。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
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
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 传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传·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11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 赐的意思

【酉集中 • 貝】赐·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斯義切,思去聲。【說文】予也。【篇海】錫也。【禮·曲禮】三賜不及車馬。【註】三賜,三命也。【疏】受命卽受賜。
【玉藻】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
【公羊傳·僖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爲賜。【註】賜,猶惠也。
【玉篇】賜,施也,空盡也。
姓。【玉海】齊大夫子賜之後。【正字通】俗作,非。

◎ 出的意思

【子集下 • 凵】出·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 青冥的意思

⒈  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

《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攄虹兮,遂儵忽而捫天。”
王逸 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其洞虽不甚深,而上覆下平,倒插青冥,呼吸日月,此为最矣。”
赵朴初 《忆江南·峨眉山纪游》词:“上有青冥窥一綫,下临白浪吼千川。”

⒉  形容青苍幽远。指仙境;天庭。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臺。”
宋 欧阳修 《感事》诗之二:“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元都羽客,有御风躡景超举青冥者矣,未必能治世也。”
明 张煌言 《怀古》诗之一:“废兴寧有运,吾欲讼青冥。”

⒊  形容青苍幽远。指山岭。

唐 施肩吾 《瀑布》诗:“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明 林鸿 《无诸钓龙台怀古》诗:“筑臺青冥上,垂钓沧江龙。”

⒋  指海水。

明 徐渭 《泛舟九曲》诗:“老王乱青冥,皇天夜遗蜕。”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六八引 蒋万里 《新游仙·水底潜行艇》诗:“倒影成楼臺,城郭入青冥。”

⒌  竹木郁茂貌。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钱振伦 注:“《汉书》注:‘冥,暗也。’按,言摇烟之树葱然者,因望穷而晦。”
唐 杜甫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诗:“寄语 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
仇兆鳌 注:“青冥为树色。”

⒍  喻高位,显要的职位。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勗以丹霄之价,弘以青冥之期。”
李善 注:“钟会 集言:程盛 曰:‘丹霄之凤,青冥之龙。’”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

⒎  喻宫廷或帝王。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岂似满朝承雨露共看传赐出青冥。”
宋 林逋 《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异日青冥肯廻顾,夫君门族旧和羹。”

⒏  古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吴大皇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五曰青冥。”

总述:诗句共看传赐出青冥出自《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作者是唐朝诗人韩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