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人情自厌芳华歇

诗句
人情自厌芳华歇
拼音
 rén qíng zì yàn fāng huá xiē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
入声六月
上一句
乱红飞尽不禁愁
下一句
一叶随风落御沟

「人情自厌芳华歇」出自:《批叶翘谏书纸尾》

春色曾看紫陌头,乱红飞尽不禁愁。
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

「人情自厌芳华歇」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人情自厌芳华歇」辞典释义

◎ 人情的意思

⒈  人的感情。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
《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⒉  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

《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⒊  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

《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
《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公私受弊,人情摇动。”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⒋  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⒌  民情;民间风俗。

《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⒍  情面;交情。

《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
《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⒎  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⒏  馈赠;礼物。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
《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 自的意思

【未集下 • 自】自·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 厌的意思

【子集下 • 厂】厌·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2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說文】笮也。从厂,聲。【徐曰】笮,鎭也。壓也。一曰伏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註】厭者,壓也。鎭壓難,使之銷靡也。
【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
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
【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廣韻】惡夢也。
【集韻】厭次,地名。
【集韻】或作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集韻】足也。【詩·周頌】有厭其傑。【註】厭,受氣足也。【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註】厭,滿也。
【韻會】厭,斁也。【詩·葛覃】服之無斁。註:厭也。
通作饜。【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註】厭是饜飫之義。
【唐韻】【集韻】於琰切。【正韻】於檢切,音掩。【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正韻】惡也。【論語】天厭之。
【廣韻】厭,魅也。別作魘。【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禮·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註】厭讀爲黶。厭,閉藏貌。
【集韻】於鹽切,音㤿。同懕。【說文】安也。【詩·小雅】厭厭夜飮。【秦風】厭厭良人。【註】安靜也。
【正韻】同。【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註】厭,猶臨也。謂於將旦之先也。
【正韻】通作壓。
【集韻】乙及切,音邑。厭邑,濕意。
【集韻】鄔感切,音暗。沈溺意。【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 芳华的意思

⒈  亦作“芳花”。香花。

《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南朝 梁简文帝 《梅花赋》:“折此芳花,举兹轻袖。”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诗:“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明 陈子龙 《上巳城南雨中》诗:“春甸摇芳华,长林縈幽壑。”

⒉  美好的年华。

闽 王继鹏 《批叶翘谏书纸尾》诗:“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
明 文徵明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一:“无情刚恨通宵雨,断送芳华又一年。”
清 龚自珍 《洞仙歌》词:“奈西风信早,北地寒多,埋没了,弹指芳华如电。”

⒊  茂美。

宋 范仲淹 《老人星赋》:“增芳华於信史,协休美於祥经。”
郭沫若 《十六字令》词:“花,歌颂东风遍海涯。春永在,亿载鬭芳华。”

◎ 歇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歇·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竭切,音蠍。【說文】息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未獲所歸,難未歇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林慙無盡,㵎愧不歇。
【爾雅·釋詁】歇,竭也。【疏】謂竭盡也。【老子·道德經】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
【博雅】歇,泄也。謂氣越泄無餘也。【謝靈運詩】芳草亦未歇
歇欻,幽邃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歇欻幽靄,雲覆霮䨴。
【集韻】許曷切,音喝。與、猲、獦同。短喙犬也。【詩·秦風】載獫歇驕。【毛傳】獫,歇驕,田犬也。長喙曰獫,短喙曰歇驕。
【集韻】乙轄切,音。人名。《史記·高祖紀》趙歇爲王。徐廣音烏轄反。
【集韻】虛乂切,音靾。亦息也。

总述:诗句人情自厌芳华歇出自《批叶翘谏书纸尾》。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继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