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轻笼小径近谁家
- 拼音
- qīng lóng xiǎo jìng jìn shuí jiā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六麻
- 下一句
- 玉马追风翠影斜
「轻笼小径近谁家」出自:《柳枝辞九首》
爱把长条恼公子,惹他头上海棠花。
鹅黄剪出小花钿,缀上芳枝色转鲜。
饮散无人收拾得,月明阶下伴秋千。
东君爱惜与先春,草泽无人处也新。
委嘱露华并细雨,莫教迟日惹风尘。
句践初迎西子年,琉璃为帚扫溪烟。
至今不改当时色,留与王孙系酒船。
绿杨移傍小亭栽,便拥秾烟拨不开。
谁把金刀为删掠,放教明月入窗来。
远接关河高接云,雨馀洗出半天津。
牡丹不用相轻薄,自有清阴覆得人。
掩映莺花媚有馀,风流才调比应无。
朝朝奉御临池上,不羡青松拜大夫。
王孙宴罢曲江池,折取春光伴醉归。
怪得美人争斗乞,要他秾翠染罗衣。
残照林梢袅数枝,能招醉客上金堤。
马娇如练缨如火,瑟瑟阴中步步嘶。
「轻笼小径近谁家」作者: 北朝乐府
「轻笼小径近谁家」辞典释义
◎ 轻的意思
【酉集下 • 車】轻·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古文〕【廣韻】去盈切【集韻】【韻會】牽盈切【正韻】丘京切,音卿。【說文】輕車也。【廣韻】重之對也。
又去聲。【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集韻】疾也。【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又【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笼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笼·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16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櫳。【說文】舉土器。一曰笭也。【西京雜記】漢制,天子以象牙爲火籠。
又鳥檻曰籠。【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又包舉也。【前漢·食貨志】籠貨物,籠鹽鐵。又盛矢器。以竹爲之。【周禮·夏官】田弋充籠箙矢。【註】籠,竹箙也。又地名。【史記·匈奴傳】五月大會籠城。【韻會補】廣南化外,古南越地,唐置籠州。又【廣韻】【集韻】力鐘切【正韻】盧容切,音龍。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䈽篾。又籠,竹車軬。【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閒謂之籠。【史記·田單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註】《方言》:車轊,齊謂之籠。又草名。【管子·地員篇】有籠與斥。又【廣韻】【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音攏。箱籠。又竹器。【周禮·地官·遂人】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籠。又與瀧同。【荀子·議兵篇】東籠而退。【註】與涷瀧同,沾濕貌。◎ 小的意思
【寅集上 • 小】小·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私兆切【正韻】先了切,蕭上聲。【說文】物之微也。从八从亅。見而分之。【徐曰】亅,始見也。八,分也。始可分別也。【玉篇】細也。【易·繫辭】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左傳·襄三十一年】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又【周禮·天官】有小卿,副貳,大卿,卽小宰等也。又狹隘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又輕之也。【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又【詩·邶風】慍于羣小。【註】小,衆妾也。又【韻輯】白小,魚名。又叶蘇計切,音細。【白居易·懺悔偈】無始劫來,所造諸罪。若輕若重,無大無小。了不可得,是名懺悔。◎ 径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径·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說文】步道也。【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疏】徯徑,細小狹路。【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註】徑容牛馬。【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禮·月令】審端徑術。【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
又【廣雅】徑,袤也。【禮·曲禮】送喪不由徑。【註】徑,邪路也。又疾也,直也。【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註】如淳曰:徑,疾也。【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又直波也。【爾雅·釋水】直波爲徑。【註】言徑涏。又【集韻】徑,直也。【禮·檀弓】有直情而徑行者。又猶行也。【左傳·僖二十五年】晉趙衰以壺飱從徑,餒而弗食。又【集韻】堅靈切,音經。行過也。【史記·高祖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又【韻會】通作俓。【史記·司馬相如傳】俓峻赴險。又與竟通。【史記·淳于髡傳】不過一斗,徑醉矣。◎ 近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近·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
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谁家的意思
⒈ 何家,哪一家。
引《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
《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⒉ 谁,何人。
引唐 张鷟 《游仙窟》:“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⒊ 何处。
引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⒋ 怎样。
引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⒌ 怎能。
引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⒍ 为什么。
引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懒诵《南华》。”⒎ 甚么。
引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⒏ 甚么东西。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引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
总述:诗句轻笼小径近谁家出自《柳枝辞九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成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