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九门寒漏彻
- 拼音
- jiǔ mén hán lòu chè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
- 韵脚
- 入声九屑
- 上一句
- 承明候晓过
- 下一句
- 万井曙钟多
「九门寒漏彻」出自:《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九门寒漏彻」作者: 王维
「九门寒漏彻」辞典释义
◎ 九门的意思
⒈ 禁城中的九种门。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
引《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田猎、罝罘、罗罔、毕翳、餧兽之药,毋出九门。”
郑玄 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
后用以称宫门。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九门洞启延高论,百辟联行挹大儒。”
唐 韩愈 《贺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门,阴云已垂于四野。”⒉ 指宫禁。
引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
宋 王谠 《唐语林·识度》:“月餘,九门内勾出数十万贯。”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宫柳垂垂碧照室,九门深处五云红。”⒊ 借指天子。
引唐 戴叔伦 《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诗:“九门思諫议,万里採风謡。”
⒋ 指旧 北京 外城的九个门。
引明 史玄 《旧京遗事》:“京师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城九门周正如印。南头 正阳 崇文 宣武 三门;东头 朝阳 东直 二门;西头 阜城 西直 二门;北头 德胜 安定 二门。”
⒌ 天门。
引唐 李白 《梁甫吟》:“閶闔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閽者怒。”
宋 梅圣俞 《冬雷》诗:“欲扣九门陈,恨身无鸟羽。”⒍ 借指九天。
◎ 寒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寒·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又姓。漢博士寒朗。又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又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漏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漏·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唐韻】靈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又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又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又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又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又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又【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彻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彻·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2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直列切,音轍。【說文】通也。【論語】盍徹乎。【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又【廣韻】徹,達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註】發達七札也。又【集韻】徹,道也。又剝取也。【詩·豳風】徹彼桑土。又治也。【詩·大雅】徹田爲糧。【傳】徹,治也。又去也。【儀禮·士冠禮】徹筮席。【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又毀也。【詩·小雅】徹我牆屋。【箋】徹毀我牆屋也。又【揚子·方言】徹,列也。【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又【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義同。【集韻】或作〈足〉。
总述:诗句九门寒漏彻出自《同崔员外秋宵寓直》。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