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莫向尊前气色粗
- 拼音
- mò xiàng zūn qián qì sè cū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七虞
- 上一句
- 少年从事夸门第
- 下一句
- 十姓胡中第六胡
「莫向尊前气色粗」出自:《卢发》
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
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
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职胜崔卢。
暂来关外分优寄,不称宾筵语气粗。
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
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职胜崔卢。
暂来关外分优寄,不称宾筵语气粗。
「莫向尊前气色粗」作者: 佚名
「莫向尊前气色粗」辞典释义
◎ 莫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莫·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7
〔古文〕䒬【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又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又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又【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又【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又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又【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又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又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又【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又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又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又【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又【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直音】作。◎ 向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向·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蠁。【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廣韻】嚮與向通用。【集韻】亦作。【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又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又【集韻】趣也。又【韻會】救也。又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又【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長社縣東北。【後漢·郡國志】川郡有向鄕。又【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又【集韻】【正韻】許兩切,音嚮。【集韻】人字。【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註】叔肸,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前漢·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尊前的意思
⒈ 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引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⒉ 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
引《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 气色的意思
⒈ 指人的面色,神态。
引《荀子·劝学》:“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汉书·翼奉传》:“故臧病则气色发於面,体病则欠申动於貌。”
唐 白敏中 《酒令》诗:“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
《红楼梦》第九六回:“那个人看见 贾璉 的气色不好,心里先发了虚了。”
茅盾 《子夜》十四:“﹝ 王和甫 ﹞看着 吴荪甫 的脸,也觉得气色不正。”⒉ 指动物的姿态神色。
引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此马气色骏异。”
⒊ 景色;景象。
引《六韬·兵徵》:“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新唐书·李光弼传》:“其代 子仪 朔方 也,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而 光弼 一号令之,气色乃益精明云。”
明 何景明 《立春管汝济见过次韵》:“胜日高人过,蓬门气色新。”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 鲁镇 乱成一团糟。”◎ 粗的意思
【未集上 • 米】粗·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禮·月令】其器高以粗。
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音伹。義同。【集韻】或作觕。通作麤。俗作。字原从米从鹿。
总述:诗句莫向尊前气色粗出自《卢发》。作者是唐朝诗人佚名。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