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秋水寒白毛
- 拼音
- qiū shuǐ hán bái máo
- 平仄
- 平仄平仄平
- 韵脚
- 下平四豪
- 上一句
- 川上时延颈
- 下一句
- 夕阳吊孤影
「秋水寒白毛」出自:《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白鹭》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秋水寒白毛」作者: 刘长卿
「秋水寒白毛」辞典释义
◎ 秋水的意思
⒈ 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引《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⒉ 比喻明澈的眼波。
引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⒊ 比喻清朗的气质。
引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⒋ 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引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⒌ 比喻明净的镜面。
引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⒍ 琴曲名。
引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 寒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寒·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又姓。漢博士寒朗。又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又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白毛的意思
⒈ 白色的毛。
引《诗·秦风·东邻》“有马白颠” 宋 朱熹 集传:“白颠,额有白毛,今谓之的顙。”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乡里为之谚曰:‘ 马氏 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唐 骆宾王 《咏鹅》:“白毛浮緑水,红掌拨清波。”⒉ 指白发。
⒊ 指白色霉菌。
引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丁卯、戊辰年, 浙江 绍兴,山移地动,白毛遍生。”
闻捷 《海燕》:“我住的房子里,墙角、桌腿、箱盖、鞋帮,都长出了一层白毛,间或也杂有铜绿的斑点,散发着浓重的霉烂气息。”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两边的石墙上长满了白毛,一股呛人的霉气直往鼻子里钻。”⒋ 茶名。
引清 周亮工 《六安梅花片》诗:“緑舌遥从云际剪,白毛疑是雨前敷。”
总述:诗句秋水寒白毛出自《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白鹭》。作者是唐朝诗人刘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