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柳弱花欹怯晓风

诗句
柳弱花欹怯晓风
拼音
 liǔ ruò huā yī qiè xiǎo fēng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一东
上一句
近来赢得伤春病

「柳弱花欹怯晓风」出自:《又答赵象独坐(一作寄赠蝉锦香囊)》

无力严妆倚绣栊,暗题蝉锦思难穷。
近来赢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

「柳弱花欹怯晓风」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柳弱花欹怯晓风」辞典释义

◎ 柳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柳·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九切,留上聲。【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
柳谷,日入處。【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
星名。【爾雅·釋天】咮謂之柳。
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
【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侯國名。【前漢·地理志】屬渤海郡。
姓。【姓譜】魯子展之後,食邑于柳,遂以爲氏。○按楊柳一物二種,《毛詩》分而言之者,《齊風》折柳樊圃,《陳風》東門之楊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楊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正字通》據古詩南楊北有柳分爲二,非。

◎ 弱的意思

【寅集下 • 弓】弱·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唐韻】而勺切【集韻】【韻會】日灼切,音若。【玉篇】尫劣也。【釋名】委也。【增韻】懦也。【書·洪範】六極,六曰弱。【傳】尫劣。【疏】尫劣是弱事,爲筋力弱,亦爲志氣弱。鄭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氣弱也。【禮·曲禮】二十曰弱冠。【疏】體猶未壯,故曰弱也。【釋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
孅弱,體柔貌。【司馬相如·子虛賦】嫵媚孅弱。
弱行。【左傳·昭七年】孟縶之足,不良弱行。【註】跛也。
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山海經】海內崑崙之墟,弱水出西南隅。【史記·大宛傳】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註】索隱曰: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中記云:天下之弱者,有崑崙之弱水,鴻毛不能載也。
衰也。【左傳·昭三年】姜族弱矣。而嬀將始昌。
敗也。【釋名】衂也。【左傳·襄二十六年】頡遇王子弱焉。【註】弱,敗也。言爲王子所得。
喪也。【左傳·昭三年】又弱一个焉。
繁弱,弓名。亦作蕃弱。【左傳·定四年】封父之繁弱。【註】繁弱,大弓名。【孔叢子·公孫龍篇】楚王張繁弱之弓。【司馬相如·子虛賦】彎蕃弱。【註】文穎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說文】本作。

◎ 花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花·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 欹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欹·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玉篇】欹歟,歎美辭。通作猗。【詩·商頌】猗與那與。从欠,與敧別。【說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歐、歎之類是也。

◎ 怯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怯·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唐韻】去劫切【集韻】【韻會】乞業切,音㾀。【說文】多畏也。本作㹤,从犬去聲。犬性易㹤。今作怯。杜林說:从心,怯主於心也。【釋名】怯,脅也。見敵恐脅也。【後漢·光武帝紀】見小敵怯。
【增韻】懦也,懾也。
【集韻】去陟切,音。弱也。
叶乞約切,音却。【易林】駑孱遌怯,如猬見鵲。偃示怒腹,不敢拒格。格,音各。

◎ 晓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晓·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說文】明也。【玉篇】曙也。
【揚子·方言】知也。【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
【前漢·元后傳】末曉大將軍。【註】曉,猶白也。
【揚子·方言】遇也。
嬴也。
【博雅】說也。
快也。
【玉篇】慧也。

◎ 风的意思

【戌集下 • 風】风·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总述:诗句柳弱花欹怯晓风出自《又答赵象独坐(一作寄赠蝉锦香囊)》。作者是唐朝诗人步非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