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人同过隙无留影

诗句
人同过隙无留影
拼音
 rén tóng guò xì wú liú yǐng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二十三梗
上一句
拟称三汉更图王
下一句
石在穷沙尚启行

「人同过隙无留影」出自:《谒诸葛武侯庙》

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角立一方初退舍,
拟称三汉更图王。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归蜀降吴竟何事,为陵为谷共苍苍。

「人同过隙无留影」作者:

窦常(746~825),字中行,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大历十四年,登进士第。贞元十四年,为淮南节度使杜佑节度参谋,后历泉州府从事,由协律郎迁监察御史里行。元和中,佐薛苹、李众湖南幕,为团练判官、副使。入朝为侍…

「人同过隙无留影」辞典释义

◎ 人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人·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 同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①字作北下。

◎ 过隙的意思

⒈  喻时间短暂,光阴易逝。参见“过隙白驹”。

《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駟之过隙。”
唐 窦常 《谒诸葛武侯庙》诗:“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宋 姜夔 《张平甫哀挽》诗:“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梦感春情》:“我 杜丽娘 生於宦族,长在名门,年已二八,不得早谐佳偶,诚为虚度青春,光阴若过隙耳。”

◎ 无的意思

【卯集下 • 无】无·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 留影的意思

⒈  留存影子、形迹。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怀风阴而送声,当月露而留影。”
唐 窦常 《谒诸葛武侯庙》诗:“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明 徐渭 《画鹤赋》:“形骸易泯,不胜留影之难;楮墨如工,返寿终身之玩。”

⒉  指照相留念。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照片的一张的上端,还题了‘党训班同学留影’七个小字。”

总述:诗句人同过隙无留影出自《谒诸葛武侯庙》。作者是唐朝诗人窦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