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义仗知者论
- 拼音
- yì zhàng zhī zhě lùn
- 平仄
- 仄仄平仄仄
- 韵脚
- 上平十三元、去声十四愿
- 上一句
- 郁陶抱长策
- 下一句
- 吾衰卧江汉
「义仗知者论」出自:《贻华阳柳少府》
系马乔木间,问人野寺门。柳侯披衣笑,见我颜色温。
并坐石下堂,俯视大江奔。火云洗月露,绝壁上朝暾。
自非晓相访,触热生病根。南方六七月,出入异中原。
老少多暍死,汗逾水浆翻。俊才得之子,筋力不辞烦。
指挥当世事,语及戎马存。涕泪溅我裳,悲气排帝阍。
郁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吾衰卧江汉,但愧识玙璠.
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起予幸斑白,因是托子孙。
俱客古信州,结庐依毁垣。相去四五里,径微山叶繁。
时危挹佳士,况免军旅喧。醉从赵女舞,歌鼓秦人盆。
子壮顾我伤,我欢兼泪痕。馀生如过鸟,故里今空村。
并坐石下堂,俯视大江奔。火云洗月露,绝壁上朝暾。
自非晓相访,触热生病根。南方六七月,出入异中原。
老少多暍死,汗逾水浆翻。俊才得之子,筋力不辞烦。
指挥当世事,语及戎马存。涕泪溅我裳,悲气排帝阍。
郁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吾衰卧江汉,但愧识玙璠.
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起予幸斑白,因是托子孙。
俱客古信州,结庐依毁垣。相去四五里,径微山叶繁。
时危挹佳士,况免军旅喧。醉从赵女舞,歌鼓秦人盆。
子壮顾我伤,我欢兼泪痕。馀生如过鸟,故里今空村。
「义仗知者论」作者: 杜甫
「义仗知者论」辞典释义
◎ 义的意思
【未集中 • 羊】义·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7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又【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又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又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又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又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又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又【韻補】叶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仗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仗·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長去聲。劒戟總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儀衞志】朝會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帶刀捉仗,列於東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內廊閣外,號曰內仗。朝罷放仗,天子出,則有細仗,黃麾仗。
又【淮南子·原道訓】履危行險,無忘仗。【註】仗,道也。又憑倚也。【詩·大雅·有馮有翼疏】馮者,可以委仗。又與杖通。【前漢·李尋傳】近臣已不足杖矣。【註】杖通仗。又【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義同。◎按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聲通用。惟馮仗之仗無上聲。◎ 知者的意思
⒈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引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⒉ 有智慧的人。
引《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
《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论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论·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又【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又【正韻】決罪曰論。又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又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又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又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又【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又【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註】天論,天理也。與倫同。又【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又【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又叶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又叶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又叶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字彙補】譌作,非。
总述:诗句义仗知者论出自《贻华阳柳少府》。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