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幽兰报暖紫芽折

诗句
幽兰报暖紫芽折
拼音
 yōu lán bào nuǎn zǐ yá zhé
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
韵脚
上平八齐、入声九屑、入声十六叶
上一句
晨妆未罢车声催
下一句
夭花愁艳蝶飞回

「幽兰报暖紫芽折」出自:《上春词》

曈曨赫日东方来,禁城烟暖蒸青苔。金楼美人花屏开,
晨妆未罢车声催。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艳蝶飞回。
五陵年少惜花落,酒浓歌极翻如哀。四时轮环终又始,
百年不见南山摧。游人陌上骑生尘,颜子门前吹死灰。

「幽兰报暖紫芽折」作者: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

「幽兰报暖紫芽折」辞典释义

◎ 幽兰的意思

⒈  兰花。

《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前蜀 韦庄 《上春词》:“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艷蝶飞迴。”
陈毅 《冬夜杂咏·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⒉  古琴曲名。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臣援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曹风》以麻衣比色, 楚 謡以《幽兰》儷曲。”
唐 白居易 《听幽兰》诗:“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慇懃更弄看。”

◎ 报的意思

【丑集中 • 土】报·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保去聲。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註】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
告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
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
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
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嬀。【註】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
與赴通。【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虞以安神,不可緩也。本作。

◎ 暖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暖·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廣韻】同㬉。【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
【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 紫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紫·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閒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
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

◎ 芽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芽·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加切,音衙。【說文】萌芽也。【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關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博雅】始也。【參同契】隂陽之始,合黃芽。
【韻補】牛何切,音俄。【白居易·種桃歌】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去春已稀少,今春漸無多。
訛乎切,音吾。【揚雄·徐州箴】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僕夫。【唐韻古音】按《月令》《參同契》等書古音俱讀如吾,至《晉書》童謠,草木萌芽殺長沙,則轉爲今音矣。

◎ 折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折·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
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
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
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
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疏】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
直指人過失也。【史記·呂后紀】面折廷諍。
毀也。【易·說卦】兌爲毀折。【前漢·高帝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兩家常折券棄責。【註】折毀之,棄其所負。
封土爲祭處曰折。【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註】折,昭晢也,必爲昭明之名,尊神也。
【前漢·郊祀志註】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
短折,不祿也。【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漢·五行志】傷人曰凶,禽獸曰短,草木曰折。【又】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
葬具也。【儀禮·旣夕】折橫覆之。【註】折猶庪也。方鑿連木爲之,如牀而無簀,加之壙上,以承抗席。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會宋公,侯,蔡叔,盟于折。
姓。【後漢·方術傳】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音舌。【說文】斷也。【廣韻】斷而猶連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禮·月令】孟秋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折損筋骨也。【前漢·賈誼傳】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
【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禮·檀弓】吉事欲其折折爾。【註】安舒貌。
【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制。亦斷之也。【班固·西都賦】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㧖猛噬。【註】許少,古捷人。秦成,壯士也。
【集韻】時制切,音逝。亦曲也。【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陸德明·音義】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註】沈重曰折。《說文》作,从斤斷艸。籀文作,从艸在仌中,冰寒故折。隸从手从斤。

总述:诗句幽兰报暖紫芽折出自《上春词》。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