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
拼音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五删
上一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下一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思,全诗译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一片孤城万仞山」作者: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与王昌龄、高适…

「一片孤城万仞山」辞典释义

◎ 一片的意思

⒈  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
《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⒉  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⒊  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⒋  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⒌  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
《水浒传》第三三回:“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破碎机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⒍  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
《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⒎  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⒏  整片;整体。

《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 孤城的意思

⒈  孤立无援的城。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独守,六年不下。”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敦 固守孤城,独当羣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
《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测;有时一道防线,一个孤城能支持半年六个月。”

⒉  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过广陵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疋马过孤城,欲弔先贤泪已倾。”
毛泽东 《临江仙》词:“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 万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万·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 仞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仞·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孔安國曰】八尺曰仞。【禮·祭義】築宮仞有三尺。【前漢·賈誼傳】鳳凰翔於千仞。
度深曰仞。【左傳·昭三十二年】仞溝洫。
與認通。【列子·天瑞篇】天地萬物不相離,仞而有之,皆惑也。【註】仞卽認。【淮南子·人閒訓】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敗。
與牣通。滿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充仞其中。
地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子貝自仞以伐庸。【註】仞入庸道。一作軔。【孟子】掘井九軔。【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爲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兩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長以尋,度地以步。《小爾雅》四尺曰仞,王肅从之。包咸鄭謂七尺曰仞。《書》爲山九仞。《釋文》仞,七尺也。《應劭·漢書註》:五尺六寸曰仞。顏師古非之曰: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尋也。顏說與孔安國同,顏以八尺爲仞是也。《說文》以仞爲申臂一尋,非。一尋止六尺耳。或曰古尺短,周尺八尺,以今度之一寸,又減二分,應劭之說據漢尺也。《莊子·庚桑楚》步仞之丘註:七尺曰仞,亦非。

◎ 山的意思

【寅集中 • 山】山·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总述:诗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凉州词二首》。作者是南北朝诗人王之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