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鱼跳何事乐

诗句
鱼跳何事乐
拼音
 yú tiào hé shì lè
平仄
平仄平仄仄
韵脚
入声三觉、入声十药、去声十九效
上一句
松添玉轸声
下一句
鸥起复谁惊

「鱼跳何事乐」出自:《春池闲泛》

绿塘新水平,红槛小舟轻。解缆随风去,开襟信意行。
浅怜清演漾,深爱绿澄泓。白扑柳飞絮,红浮桃落英。
古文科斗出,新叶剪刀生。树集莺朋友,云行雁弟兄。
飞沈皆适性,酣咏自怡情。花助银杯气,松添玉轸声。
鱼跳何事乐,鸥起复谁惊。莫唱沧浪曲,无尘可濯缨。

「鱼跳何事乐」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鱼跳何事乐」辞典释义

◎ 鱼的意思

【亥集中 • 魚】鱼·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語居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居切,御平聲。【說文】本作,水蟲也。象形,與燕尾相似。【註】徐鍇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韻會】隷省作魚。【易·中孚】豚魚吉。【註】魚者,蟲之隱者也。【儀禮·有司徹】魚。【註】魚無足翼。【史記·周本紀】白魚躍入王舟中。【註】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
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
【詩·小雅】象弭魚服。【傳】魚服,魚皮。【陸璣疏】魚服,魚獸之皮也。似猪,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
【唐書·車服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遼史·興宗記】試進士於廷,賜馮立等緋衣銀魚。【金史·輿服志】親王佩玉魚,一品至四品佩金魚,以下佩銀魚。
【左傳·閔二年】歸夫人魚軒。【註】以魚皮爲飾。
馬名。【爾雅·釋畜】二目白,魚。【註】似魚目也。【詩·魯頌】有驔有魚。
地名。【左傳·僖二年】齊寺人貂漏師于多魚。
【文十六年】惟裨儵魚,人實逐之。【註】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
【晉語】夷鼓,彤魚氏之甥也。【註】彤魚,國名。
姓。【左傳·成十五年】魚石爲左師。【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修魚氏。
與吾同。【列子·黃帝篇】姬,魚語女。【註】姬讀居,魚讀吾。
叶魚羈切,音宜。【徐幹·七喩】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禽蹯豹胎。胎音怡。
叶語鳩切,音牛。【庾闡詩】煉形去人俗,飄忽乗雲遊。暫憩扶桑隂,忽見東岳魚。

◎ 跳的意思

【酉集中 • 足】跳·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蹶也。一曰躍也。【博雅】上也。【釋名】條也,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莊子·逍遙遊】東西跳梁。【史記·司馬相如傳】馳波跳沫。【王褒·洞簫賦】跳然復出。【類篇】或作。
【集韻】徒刀切,音陶。與逃通。【前漢·高帝紀】漢王跳。【註】如淳曰:音逃。謂走也。
徒了切,音窕。【類篇】挑戰。
徒弔切,音調。行貌。

◎ 何事的意思

⒈  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
《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⒉  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 乐的意思

【辰集中 • 木】乐·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
【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益者三樂。
【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总述:诗句鱼跳何事乐出自《春池闲泛》。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