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习俗多骄矜
- 拼音
- xí sú duō jiāo jīn
- 平仄
- 仄仄平平平
- 韵脚
- 下平十蒸
- 上一句
- 彼邦本倔强
- 下一句
- 翠羽干平法
「习俗多骄矜」出自:《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一朝知己达,累日诏书征。羽翮忽然就,风飙谁敢凌。
举鞭趋岭峤,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驰驿,南人思饮冰。
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魑魅宁无患,忠贞适有凭。
猿啼山不断,鸢跕路难登。海岸出交趾,江城连始兴。
绣衣当节制,幕府盛威棱。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
立谈多感激,行李即严凝。离别胡为者,云霄迟尔升。
一朝知己达,累日诏书征。羽翮忽然就,风飙谁敢凌。
举鞭趋岭峤,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驰驿,南人思饮冰。
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魑魅宁无患,忠贞适有凭。
猿啼山不断,鸢跕路难登。海岸出交趾,江城连始兴。
绣衣当节制,幕府盛威棱。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
立谈多感激,行李即严凝。离别胡为者,云霄迟尔升。
「习俗多骄矜」作者: 高适
「习俗多骄矜」辞典释义
◎ 习俗的意思
⒈ 习惯风俗。
引《荀子·大略》:“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登 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外》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明 刘基 《送普颜子寿赴广西宪幕》诗:“偏方异习俗,赋性实同调。”
杨朔 《上尉同志》:“他忽然张开胳臂,一把抱住我。这不是东方的习俗,但我们抱起来了,抱得紧紧的。”⒉ 犹流俗。
引唐 刘肃 《大唐新语·著述》:“﹝ 河上公 ﹞以所注《老子》授 文帝,因衝空上天。此乃不经之鄙言,习俗之虚语。”
◎ 多的意思
【丑集下 • 夕】多·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父爲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又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又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又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又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又叶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又【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骄矜的意思
⒈ 骄傲自负。
引《韩非子·难一》:“使小臣有智能而遁 桓公,是隠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 桓公,是诬也,宜戮。”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沉育 《谒董江都祠墓》诗:“一代师儒崇道义,诸王子弟敛骄矜。”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并不骄矜地,而是谦逊地注视着我。”
总述:诗句习俗多骄矜出自《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作者是唐朝诗人高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