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薄暮渔樵乘水入

诗句
薄暮渔樵乘水入
拼音
 bó mù yú qiáo chéng shuǐ rù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四缉
上一句
平明闾巷扫花开
下一句
初因避地去人间

「薄暮渔樵乘水入」的意思,全诗译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薄暮渔樵乘水入」出自:《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1]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薄暮渔樵乘水入」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

「薄暮渔樵乘水入」辞典释义

◎ 薄暮的意思

⒈  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汉书·酷吏传·尹赏》:“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絶。”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五:“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从北大三院出来后,天色已经薄暮,故都街上的人流像沸水般涌流着。”

⒉  比喻人之将老,暮年。

《文选·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李善 注:“景之薄暮,喻人之将老也。”
《文选·塘上行》:“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 渔樵的意思

⒈  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⒉  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⒊  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 乘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乘·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音繩。【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姓。漢煮棗侯乗昌。
【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乗矢。
乗丘,地名。【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註】可爲索,長丈餘。
【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爲名。【孟子】晋之乗。◎按《韻瑞》引晋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說文】本作椉。

◎ 水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水·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二水之中。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 入的意思

【子集下 • 入】入·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总述:诗句薄暮渔樵乘水入出自《桃源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