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烟尘乱起无亭燧
- 拼音
- yān chén luàn qǐ wú tíng suì
- 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韵脚
- 去声四寘
- 上一句
- 蕃兵肉饱争唐突
- 下一句
- 主帅惊跳弃旄钺
「烟尘乱起无亭燧」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但逢赪面即捉来,
半是边人半戎羯。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万里虚劳肉食费,
连头尽被毡裘暍。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少年随父戍安西,
河渭瓜沙眼看没。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蕃马膘成正翘健,
蕃兵肉饱争唐突。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阴森神庙未敢依,
脆薄河冰安可越。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骑四面走,古墓深林尽株榾。少壮为俘头被髡,
老翁留居足多刖。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
暗水溅溅入旧池,平沙漫漫铺明月。戎王遣将来安慰,
口不敢言心咄咄。供进腋腋御叱般,岂料穹庐拣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眼穿东日望尧云,
肠断正朝梳汉发。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老者傥尽少者壮,
生长蕃中似蕃悖。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
精卫衔芦塞溟渤。
半是边人半戎羯。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万里虚劳肉食费,
连头尽被毡裘暍。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少年随父戍安西,
河渭瓜沙眼看没。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蕃马膘成正翘健,
蕃兵肉饱争唐突。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阴森神庙未敢依,
脆薄河冰安可越。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骑四面走,古墓深林尽株榾。少壮为俘头被髡,
老翁留居足多刖。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
暗水溅溅入旧池,平沙漫漫铺明月。戎王遣将来安慰,
口不敢言心咄咄。供进腋腋御叱般,岂料穹庐拣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眼穿东日望尧云,
肠断正朝梳汉发。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老者傥尽少者壮,
生长蕃中似蕃悖。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
精卫衔芦塞溟渤。
「烟尘乱起无亭燧」作者: 元稹
「烟尘乱起无亭燧」辞典释义
◎ 烟尘的意思
⒈ 亦作“烟尘”。
⒉ 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乱。
引南朝 梁 萧统 《七契》:“当朝有仁义之师,边境无烟尘之惊。”
唐 高适 《燕歌行》:“汉 家烟尘在东北, 汉 将辞家破残贼。”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三折:“一任他英雄并起图王霸,烟尘并起兴戈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你那 苏张 舌辩高,我的巧射惊 羿奡,只愁那匝地烟尘何日扫。”⒊ 烟雾灰尘。
引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英贤所出,何国而无,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尘永灭。”
唐 黄滔 《水殿赋》:“三十六宫之云雨,澒洞随来;一千餘里之烟尘,冥濛扑去。”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⒋ 犹灰烬。
引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卜商 阐其业,《雅》《颂》与金石同和; 秦正 燎其书,简牘与烟尘共尽。”
⒌ 犹风尘。借指旅途辛劳。
引唐 李白 《长干行》之二:“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 长干 人, 沙头 候风色。”
⒍ 人烟稠密处。
◎ 乱的意思
【子集上 • 乙】乱·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6
【正字通】俗亂字。(亂)〔古文〕【唐韻】郞段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玩切,鑾去聲。紊也。【爾雅·釋詁】亂,治也。【說文】从乙。乙,治之也。【玉篇】理也。【書·臯陶謨】亂而敬。【孔傳】有治而能敬謹。又【盤庚】亂越我家。【梓材】厥亂爲民。【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書·周官】制治於未亂。【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又兵寇也。又事未定之時。【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又樂之卒章曰亂。【論語】關雎之亂。又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又【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註】橫流而濟之也。【書·禹貢】亂于河。【詩·大雅】涉渭爲亂。又【韻補】叶力眷切,音戀。【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昭王陵遲,周室昏亂。又叶力敬切,夌去聲。【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亂)◎ 起的意思
【酉集中 • 走】起·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古文〕【廣韻】【正韻】墟里切【集韻】【韻會】口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又【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又【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又【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又【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又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又,古文。◎ 无的意思
【卯集下 • 无】无·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亭的意思
【子集上 • 亠】亭·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7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說文】民所安定也。【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東觀漢紀】衞䬃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又【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又亭長。【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又【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又直也。【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又平也,均也。【前漢·酷吏傳】張湯平亭疑法。【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又亭亭,山名,在泰山下。【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亭亭。又亭亭,聳立貌。【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亭亭。又【黃庭經】九原之山何亭亭。【註】猶心也。又亭毒,化育也。【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又亭午。【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亭午,游氣高褰。【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義。又【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又水止曰亭。與渟同。【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又【韻補】叶徒陽切。【班固·高祖泗水亭】寸木尺土,無竢斯亭。揚威斬蛇,金精摧傷。◎ 燧的意思
【巳集中 • 火】燧·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玉篇】以取火於日。【禮·內則】左佩金燧,右佩木燧。【註】金燧取火於日。木燧鑽火也。【左傳·文十年】命夙駕載燧。又【定二年】鍼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註】燒火燧繫象尾。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金有六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註】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又【史記·三皇紀】自人皇巳後,有五龍氏。燧人氏。又作遂。【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註】夫遂,陽遂也。【疏】取火於日,故名陽遂。猶取火於木,爲木遂也。又【史記·韓安國傳】攻烽燧,互詳烽字註。【玉篇】同㸂。亦作鐆。
总述:诗句烟尘乱起无亭燧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