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却想似前身
- 拼音
- què xiǎng shì qián shēn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十一真
- 上一句
- 每行经旧处
- 下一句
- 不改南山色
「却想似前身」出自:《初至长安(时自外郡再授郎官)》
左迁凡二纪,重见帝城春。老大归朝客,平安出岭人。
每行经旧处,却想似前身。不改南山色,其馀事事新。
每行经旧处,却想似前身。不改南山色,其馀事事新。
「却想似前身」作者: 刘禹锡
「却想似前身」辞典释义
◎ 却的意思
【子集下 • 卩】却·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7
【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㕁。◎ 想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想·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
又【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又【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似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似·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
又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前身的意思
⒈ 佛教语。犹前生。参见“前生”。
引《晋书·羊祜传》:“祜 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 祜 即诣邻人 李氏 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 李氏 悲惋。时人异之,谓 李氏 子则 祜 之前身也。”
唐 白居易 《昨日复今辰》诗:“所经多故处,却想似前身。”
《红楼梦》第一〇三回:“离别来十九载,面色如旧,必是修炼有成,未肯将前身説破。”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第十章第二节:“陶弘景 虽然是道教徒,但他晚年宣扬自己前身是佛教中的 胜力菩萨 投胎下凡来渡众生的。”⒉ 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
引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农民--这是 中国 工人的前身。”
巴金 《家》六:“只要能够买到的他们都买了,甚至《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也被那个老店员从旧书堆里检了出来送到他们的手里。”
马南邨 《燕山夜话·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当时煤窑的出现毕竟是一种新鲜事物,那些窑主们毕竟是后来的资产阶级的前身,那些窑工们也毕竟是后来的无产阶级的前身。”⒊ 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
总述:诗句却想似前身出自《初至长安(时自外郡再授郎官)》。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