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烧灼成瘢痕

诗句
烧灼成瘢痕
拼音
 shāo zhuó chéng bān hén
平仄
平仄平平平
韵脚
上平十三元
上一句
至今村女面

「烧灼成瘢痕」出自:《过昭君村(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独美众所嫉,终弃出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竟埋代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烧灼成瘢痕」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烧灼成瘢痕」辞典释义

◎ 烧灼的意思

⒈  高温炙烫。

《晋书·五行志中》:“百姓讹言行虫病……又云,始在外时,当烧铁以灼之。於是翕然,被烧灼者十七八矣。”
《法苑珠林》卷九一:“遍地皆是热灰, 士望 周慞不知所计,烧灼其足,殊常痛苦。”
唐 白居易 《过昭君村》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十六世纪的时候,一切创伤都是用烙铁烧灼或注射沸油作正当治疗。”

◎ 成的意思

【卯集中 • 戈】成·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
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
倂也。【儀禮·旣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
【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註】計要也。【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司馬法】通十爲成。【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釋名】成,盛也。
【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盆成,陽成,皆複姓。
【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韻補】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 瘢痕的意思

⒈  创口或疮口留下的痕迹。

《北史·崔赡传》:“赡 经热病,面多瘢痕。”
唐 白居易 《过昭君村》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杨疤眼》:“夜获一狐,左目上有瘢痕,大如钱。”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羞红从脸颊飞涨到颈际,右颊的瘢痕仿佛更突起了。”

⒉  喻过失,缺点。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总述:诗句烧灼成瘢痕出自《过昭君村(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