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但觉衣裳湿
- 拼音
- dàn jué yī shang shī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
- 韵脚
- 入声十四缉
- 上一句
- 稍稍夜寒生
- 下一句
- 无点亦无声
「但觉衣裳湿」的意思,全诗译文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秋天阴云密布,夜晚略微感到寒气。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但觉衣裳湿」出自:《微雨夜行》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但觉衣裳湿」作者: 白居易
「但觉衣裳湿」辞典释义
◎ 但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但·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誕。徒也,凡也。又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又語辭。猶言特也,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又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又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又【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義同。又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又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讀鉏。【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爲語辭。◎ 觉的意思
【酉集上 • 見】觉·康熙筆画:20·部外筆画:13
〔古文〕覐【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又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又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又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又【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覺也。又【博雅】哲也。又佛曰覺王。【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又【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又姓,見【姓苑】。又【韻會】通作梏。【禮·緇衣】有梏德行。【註】梏,音角。【詩·大雅】本作覺。【疏】梏與覺字異音同。又【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增韻】夢醒曰覺。【詩·王風】尚寐無覺。【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註】覺謂寢寐而寤也。又叶訖力切,音棘。【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又叶吉列切,音孑。【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又叶古爻切,音交。【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音學五書】覺叶㡍。又【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薁音約,與覺、學叶。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衣裳的意思
⒈ 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引《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
《陈书·沉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⒉ 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引《易·繫辞下》:“黄帝、尧、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⒊ 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
引《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
《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⒋ 借指中国。参见“中国”。
引汉 扬雄 《法言·孝至》:“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
《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 湿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湿·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4
〔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㶟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总述:诗句但觉衣裳湿出自《微雨夜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