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那堪两处宿
- 拼音
- nà kān liǎng chù sù
- 平仄
- 仄平仄仄仄
- 韵脚
- 入声一屋、去声二十六宥
- 上一句
- 萧萧暮雨繁
- 下一句
- 共听一声猿
「那堪两处宿」出自:《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那堪两处宿」作者: 李端
「那堪两处宿」辞典释义
◎ 那堪的意思
⒈ 怎堪;怎能禁受。
引唐 李端 《溪行遇雨寄柳中庸》诗:“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宋 张先 《青门引·春思》词:“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明 韩洽 《铁马》诗:“那堪簷宇下,又作战场声。”⒉ 犹言兼之;何况。
引宋 柳永 《雨霖铃》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惟道生得箇庞儿美,那堪更小字儿得愜人意。”◎ 两的意思
【子集下 • 入】两·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处的意思
【申集中 • 虍】处·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又【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又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宿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宿·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㝛夙【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音夙。【說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又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又【增韻】安也,守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註】宿,安也。又【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又【廣韻】素也。【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又【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又國名。【春秋·隱二年】及宋人盟于宿。又邑名。【史記·衞世家】孫林父甯殖,謀逐獻公怒如宿。又蒯瞶入宿。又【史記·吳世家】將舍於宿。【左傳】作戚,字別義同。又姓。【風俗通】漢鴈門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進。又通作夙,早也。【周禮·春官】世婦,掌女宮之宿戒。【註】宿戒,當給事,謂豫告之也。又與肅同。【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註】宿讀爲肅戒也。又【儀禮·宿尸註】宿,與曲禮主人肅客入之肅同。又去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記》《漢書》二十八宿。《正義》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吳都賦》窮飛鳥之棲宿,註亦音秀,是星宿之宿,與棲宿之宿,古皆通同。又叶息流切,音羞。【莊子·天地篇】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又叶相卽切,音息。【班彪·冀州賦】遵大路以北逝兮,歷趙衰之采邑。醜柏人之惡名兮,聖高帝之不宿。
总述:诗句那堪两处宿出自《溪行逢雨与柳中庸》。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