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字义
更新:
『天』的字义(康熙字典的含义解释)
【丑集下 • 大】天·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1
又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潛詩】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天』的字义(说文解字的含义解释)
天【卷一】【一部】
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他前切
(天)顚也。此以同部曡韵爲訓也。凡門聞也、戸護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顚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於六書爲轉注而微有差別。元始可互言之。天顚不可倒言之。葢求義則轉移皆是。舉物則定名難假。然其爲訓詁則一也。顚者、人之頂也。以爲凡高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爲凡起之偁。然則天亦可爲凡顚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至高無上。从一大。至高無上。是其大無有二也。故从一大。於六書爲㑹意。凡㑹意合二字以成語。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