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的字义
更新:
『皮』的字义(康熙字典的含义解释)
【午集中 • 皮】皮·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又【釋名】被也。被,覆體也。【韻會】皮膚,肌表也。【史記·酈生傳】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又【揚子·方言】秦晉言非其事,謂之皮傳。【註】謂强語也。【後漢·張衡傳】後人皮傳,無所容篡。【註】皮膚淺近,强相傅會也。
又【博雅】皮,弁冠也。【禮·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又【正韻】狐貉之裘曰皮也。【莊子·讓王篇】冬日衣皮毛。
又皮侯。【周禮·冬官考工記】張皮侯而棲鵠。【論語】射不主皮。【註】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爲的,所謂鵠也。
又皮幣。【前漢·武帝紀】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又腹心部曰皮室。【遼史·百官國語解】軍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黃皮室,皆掌精兵。
又【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古今注】長安兒童呼苦葴爲皮弁。
又【本草·釋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別名。卽濕地上苔衣也。
又皮氏,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又皮山,山名。見【山海經】。
又姓。鄭大夫子皮,後漢皮揚,唐皮日休。
又叶蒲何切,音婆。【詩·召南】羔羊之皮,素絲五紽。【左傳·宣二年】宋華元謂役者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者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
『皮』的字义(说文解字的含义解释)
皮【卷三】【皮部】
剥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凡皮之屬皆从皮。,古文皮。
,籒文皮。符羈切
(皮)剥取獸革者謂之皮。剝、裂也。謂使革與肉分裂也。云革者、析言則去毛曰革。統言則不別也。云者者、謂其人也。取獸革者謂之皮。皮、柀。柀、析也。見木部。因之所取謂之皮矣。引伸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戰國策言皮面抉眼王?僮約言落桑皮椶、釋名言皮瓠以爲蓄皆是。从又。又手也。所以剝取也。省聲。符羈切。古音爲皮皆在十七部。凡皮之屬皆从皮。
()古文皮。从竹者、葢用竹以離之。
()籒文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