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的字义
更新:
『隄』的字义(康熙字典的含义解释)
【戌集中 • 阜】隄·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9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次于隄上。【註】隄上,周地。
又高隄,平隄,漢縣名,屬信都國。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題。義同。
又【廣韻】隄封。【前漢·溝洫志】作堤。
又【集韻】常支切,音時。隄封,或作堤。通作提。
又【集韻】直兮切,音墀。防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棄諸堤下。【釋文】堤,亦作隄。徐讀丁兮反。沈讀直兮反。
『隄』的字义(说文解字的含义解释)
隄【卷十四】【部】
唐也。从是聲。都兮切
(隄)唐也。唐塘正俗字。唐者、大言也。叚借爲陂唐。乃又益之土旁作塘矣。隄與唐得互爲訓者、猶陂與池得互爲訓也。其實窊者爲池、爲唐。障其外者爲陂、爲隄。从。是聲。都兮切。十六部。按或作䧑。此猶麟之定、卽麟之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