錞的字义
更新:
『錞』的字义(康熙字典的含义解释)
【戌集上 • 金】錞·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8
又【集韻】都昆切,音敦。義同。
又【廣韻】徒對切,音隊。【詩·秦風】厹矛鋈錞。【傳】錞,鐏也。【疏】矛之下端。【釋文】錞,徒對反。
又徒猥反。一音敦。
又【淮南子·說林訓】錞之與刃,孰先弊也。【註】錞讀頓首之頓。
又【廣韻】徒猥切【集韻】【正韻】杜罪切,音。義同。
又【集韻】徒臥切,音憜。覆也。【禮·喪大記·大夫以幬欑註】幬,或作錞。【釋文】錞,徒對反。
又徒臥反。
又徒猥反。
又【山海經】是錞于西海。【註】郭曰:錞,猶堤埻也。章閏反。【又】是錞于北海。【註】謂依附于北海也。
又【正字通】北海有錞于縣。一作淳于、錞釪,皆因山川之形似圜堆深筩者,故以爲名,如玉甑峯鈷鉧潭之類。【說文】作。
『錞』的字义(说文解字的含义解释)
錞【卷十四】【金部】
矛柲下銅,鐏也。从金
聲。《詩》曰:“叴矛沃
。”徒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