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字典

邿的字义

『邿』的字义(康熙字典的含义解释)

【酉集下 • 邑】邿·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唐韻】書之切【集韻】【正韻】申之切【韻會】商支切,音詩。【說文】附庸國。【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註】邿,小國也。任城亢父縣有邿亭。
山名。【左傳·襄十八年】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註】平隂西有邿山。

『邿』的字义(说文解字的含义解释)

邿【卷六】【邑部】

附庸國。在東平亢父邿亭。从邑寺聲。《春秋傳》曰:“取邿。”書之切

(邿)附庸國。王制曰。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矦曰附庸。鄭云。不合、謂不朝會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國事附於大國。不能以名通也。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邿者、魯附庸也。在東平亢父邿亭。前志曰。東平國亢父詩亭、故詩國。後志曰。章帝元和元年。分東平國爲任城國。亢父屬任城國。按前志當作詩亭故邿國。許書當作東平亢父詩亭。杜預左注亦當本作詩亭。皆寫者亂之耳。邿詩古今字也。今山東濟寧州東南有故邿城。从邑。寺聲。書之切。一部。春秋傳曰。取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