忳的字义
更新:
『忳』的字义(康熙字典的含义解释)
【卯集上 • 心】忳·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又【集韻】朱倫切,音肫。本作諄。或作忳。忳忳,誨人不倦也。
又【集韻】【正韻】殊倫切,音純。本作憌。或作忳。人名。後漢有王忳。
又【集韻】【類篇】杜本切,音盾。愚也。
又都困切,音頓。或作沌。【老子·道德經】我愚人之心也哉,忳忳兮。
又【集韻】徒困切,音鈍。忳愻,意不樂也。◎按肫與忳通。凡字書所引,通義甚多,《正字通》所引亦多,而獨于忳肫二字不許其通,是自相矛盾也。凡正字通辨駁太過類此。
『忳』的字义(说文解字的含义解释)
諄【卷三】【言部】
告曉之孰也。从言聲。讀若庉。章倫切
(諄)告曉之孰也。大雅。誨爾諄諄。左傳年未盈五十。而諄諄如八九十者。孟子。諄諄然命之乎。大雅諄諄、鄭注中庸引作忳忳。云忳忳、誠皃也。按其中
誠。其外乃告曉之孰。義相足也。方言曰。諄、辠也。又曰。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此則敦字之假借。攵部曰。敦、怒也。詆也。詩。王事敦我。从言。
聲。讀若庉。章倫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