祊的字义
更新:
『祊』的字义(康熙字典的含义解释)
【午集下 • 示】祊·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又邑名。【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
又通邴。【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註】彼命反,又音丙。
又叶補光切,音邦。【詩·小雅】祝祭于祊,與下祀事孔明叶。明音芒。【正字通】周禮大司馬,中秋敎治兵,羅弊致禽以祀祊。鄭註:祊,當爲方,主祭四方,報成萬物。引《詩》:以社以方。據此是《周禮》方譌作祊,非方祊同也。《字彙》祊音方,合方、祊爲一字,誤。
【午集下 • 示】祊·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