屛的字义
更新:
『屛』的字义(康熙字典的含义解释)
【寅集上 • 尸】屛·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廣韻】薄經切【集韻】【韻會】旁經切【正韻】蒲明切,音萍。【說文】蔽也。从尸幷聲。【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註】小牆當門中。【廣雅】罘罳謂之屛。【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在路門之內外。【鄭司農曰】依其制,如屛風然。【三禮圖】扆從廣八尺,畫斧文。今之屛風,則遺象也。【詩·大雅】大邦維屛。【註】屛,所以爲蔽也。【書·康王之誥】乃命建侯樹屛。【註】樹以爲屛藩也。
又屛風,水葵別名。【博物志】太原以北有屛風草,依岸而生。一說即防風。
又屛翳,雨師。
又【廣韻】府盈切【集韻】卑盈切,音幷。【廣雅】屛營,怔忪也。【吳語】屛營,徬徨於山林之中,今表箋言激切屛營,即此義也。【正字通】作上聲。
又【廣韻】【集韻】【類篇】必郢切,音丙。【詩·小雅】君子樂胥,萬邦之屛。叶上領。
又【禮·玉藻】其在邊邑,曰某屛之臣某。
又除也,去也,斥也。【書·金縢】我乃屛璧與圭。【禮·王制】屛之遠方。【註】屛,放去也。
又退也。【禮·曲禮】侍坐於君子,有告者曰:少閒願有復也,則左右屛而待。【集韻】【韻會】作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