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的文言文意思
更新:
『虫』的文言文意思(古文古汉语解释)
虫
- (1)<名>爬虫,昆虫,虫子。《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
- (2)<名>动物的总称。《女娲补天》:“狡虫死,颛民生。”
虫
- <名>毒蛇。《山海经·南山经》:“羽山……无草木,多蝮虫。”(蝮虫:蝮蛇。)
『虫』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常用词语及解释)
【注】虫,“蟲”,原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虫”为㈡义,音huǐ;“蟲”为㈠义音chóng。今“蟲”简化为“虫”。
【虫沙】旧时比喻战死的士兵或罹难的百姓。罗隐《投湖南于常侍启》:“物汇虽逃于刍狗,孤寒竟陷于虫。”(物汇:物类,指万物。)
【虫书】1.秦代文字八种之一。因像鸟形,故名。2.指虫子蛀蚀的痕迹曲屈像篆书。
【虫豸】1.泛指昆虫类小动物。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虫谓之孽。”2.比喻下贱人(骂人的话)。陈寿《三国志·吴书·薛综传》:“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有靦面目耳。”(靦:羞愧。)
古汉语字典提供虫的文言文意思,虫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虫的文言文意思及用法、例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