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吞刀刮肠 [ tūn dāo guā cháng ]
释义: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出处:《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尊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吞刀吐火 [ tūn dāo tǔ huǒ ]
释义: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释义: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吞云吐雾 [ tūn yún tǔ wù ]
释义: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出处:南朝梁·沈约《郊居赋》:“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吞声饮泣 [ tūn shēng yǐn qì ]
释义:形容不出声地悲泣。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吞炭漆身 [ tūn tàn qī shēn ]
释义:以之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出处: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吞言咽理 [ tūn yán yān lǐ ]
释义: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出处:《南史·王藻传》:“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迩,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
吞符翕景 [ tūn fú xī jǐng ]
释义:指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吞舟漏网 [ tūn zhōu lòu wǎng ]
释义: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同“吞舟是漏”。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吞声忍泪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释义: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吞声忍气 [ tūn shēng rěn qì ]
释义: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吞舟之鱼 [ tūn zhōu zhī yú ]
释义: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出处:《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吞纸抱犬 [ tūn zhǐ bào quǎn ]
释义: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出处: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吞舟是漏 [ tūn zhōu shì lòu ]
释义: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出处:《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吞声忍泣 [ tūn shēng rěn qì ]
释义: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响。形容无声地悲泣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我所以吞声忍泣者,为无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