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
释义: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得尺得寸 [ dé chǐ dé cùn ]
释义: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六尺之讬 [ liù chǐ zhī quàn ]
释义:指受嘱托抚育遗孤。
五尺竖子 [ wǔ chǐ shù zǐ ]
释义: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五尺童子 [ wǔ chǐ tóng zǐ ]
释义: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泛指儿童。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五尺之童 [ wǔ chǐ zhī tóng ]
释义: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五尺之僮 [ wǔ chǐ zhī tóng ]
释义: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一尺水十丈波 [ 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 ]
释义: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出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 ]
释义: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出处: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 ]
释义: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咫尺千里 [ zhǐ chǐ qiān lǐ ]
释义: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出处:《南史·萧贲传》:“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咫尺万里 [ zhǐ chǐ wàn lǐ ]
释义:形容画幅虽小,意境深远。后也指诗文的含意深远。
出处:《南史·萧贲传》:“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咫尺之功 [ zhǐ chǐ zhī gōng ]
释义: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劳。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明,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咫尺天颜 [ zhǐ chǐ tiān yán ]
释义: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出处: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
咫尺之书 [ zhǐ chǐ zhī shū ]
释义: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足尺加二 [ zú chǐ jiā èr ]
释义:比喻过分、过头。
出处:高阳《慈禧前传》十:“在恭王自己接见的贺客中,有人说要请大格格出来,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贺;只这原是足尺加二的趋奉,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马屁拍在马脚上’,惹得恭王大为不悦。”
百尺竿头 [ bǎi chǐ gān tóu ]
释义: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百尺无枝 [ bǎi chǐ wú zhī ]
释义: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
出处: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六尺之孤 [ liù chǐ zhī gū ]
释义: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出处:《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玉尺量才 [ yù chǐ liáng cái ]
释义: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