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残汤剩饭 [ cán tāng shèng fàn ]
释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我三个孩儿都下在死牢中,我叫化了些残汤剩饭,送与孩儿每吃去。”
蹈汤赴火 [ dǎo tāng fù huǒ ]
释义:比喻不避艰险。
出处: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赴汤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换汤不换药 [ 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 ]
释义: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 文章长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几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黄汤淡水 [ huáng tāng dàn shuǐ ]
释义:泛指饮食。同“黄汤辣水”。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这两日只有口游气儿,黄汤淡水谁尝着来?”
黄汤辣水 [ huáng tāng là shuǐ ]
释义:泛指饮食。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三两夜没睡,头也没梳,脸也还没洗,乱了恁五更,黄汤辣水还没尝着,就是铁人也禁不的。”
金汤之固 [ jīn tāng zhī gù ]
释义: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出处:明·张岱《龙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赖有金汤之固。”
就汤下面 [ jiù tāng xià miàn ]
释义:比喻趁机行事。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3回:“只说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落汤螃蟹 [ luò tāng páng xiè ]
释义:汤:热水。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一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连汤带水 [ lián tāng dài shuǐ ]
释义:比喻全部,无遗留。
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
履汤蹈火 [ lǚ tāng dǎo huǒ ]
释义: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重俊传》:“复御家不法,其奴仆若履汤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清汤寡水 [ qīng tāng guǎ shuǐ ]
释义: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煮一蒸钵白菜,清汤寡水,看不见一点油星子。”
如汤浇雪 [ rú tāng jiāo xuě ]
释义: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雪”。
出处:《南史·王莹传》:“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
三汤两割 [ sān tāng liǎng gē ]
释义: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三汤五割 [ sān tāng wǔ gē ]
释义: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众人祭毕,陈敬济下来还礼,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扬汤止沸 [ yáng tāng zhǐ fèi ]
释义: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以汤沃雪 [ yǐ tāng wò xuě ]
释义: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以汤止沸 [ yǐ tāng zhǐ fèi ]
释义: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探汤蹈火 [ tàn tāng dǎo huǒ ]
释义: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怕任何艰险。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如汤灌雪 [ rú tāng guàn xuě ]
释义: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雪”。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王言》:“则民之充恶,如汤之灌雪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