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比物此志 [ bǐ wù cǐ zhì ]
释义: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汉书·贾谊传》:“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博物洽闻 [ bó wù qià wén ]
释义: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薄物细故 [ bó wù xì gù ]
释义: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出处:《汉书·匈奴传上》:“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昆弟之欢。”
比物假事 [ bǐ wù jiǎ shì ]
释义: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出处: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比物连类 [ bǐ wù lián lèi ]
释义: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出处:《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比物属事 [ bǐ wù zhǔ shì ]
释义: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比物丑类 [ bǐ wù chǒu lèi ]
释义: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辨物居方 [ biàn wù jū fāng ]
释义: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出处:《易·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孔颖达疏:“辨别众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
触物伤情 [ chù wù shāng qíng ]
释义: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睹物思人 [ dǔ wù sī rén ]
释义: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睹物兴情 [ dǔ wù xīng qíng ]
释义: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睹物伤情 [ dǔ wù shāng qíng ]
释义: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今虽年久,尚然记忆。睹物伤情,不觉哀泣。”
赌物思人 [ dǔ wù sī rén ]
释义: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所遗下的物品,就想起该人。
格物穷理 [ gé wù qióng lǐ ]
释义:穷究事物的道理。
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轨物范世 [ guī wù fàn shì ]
释义: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即物穷理 [ jí wù qióng lǐ ]
释义: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开物成务 [ kāi wù chéng wù ]
释义: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出处:《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随物赋形 [ suí wù fù xíng ]
释义:指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
出处:宋·苏轼《画水记》:“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托物陈喻 [ tuō wù chén yù ]
释义:借事物设喻。
出处: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