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涤瑕荡秽 [ dí xiá dàng huì ]
释义:涤:清除;瑕:玉上的斑点;荡:清除;秽:肮脏。指清除旧的恶习。
出处: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
涤瑕荡垢 [ dí xiá dàng gòu ]
释义:指清除旧的恶习。同“涤瑕荡秽”。
出处: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
抵瑕陷厄 [ dǐ xiá xiàn è ]
释义:抵:触;瑕:瑕疵,缺点;陷:攻破;厄:迫害。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出处:唐·柳宗元《答问》:“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攻瑕指失 [ gōng xiá zhǐ shī ]
释义: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涤瑕蹈隙 [ dí xiá dǎo xī ]
释义: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抉瑕掩瑜 [ jué xiá yǎn yú ]
释义: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石的光彩。故意挑剔玉上的斑点,埋没它的光彩。比喻刻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而抹煞其优点和长处。
出处:唐·严郢《驳议吕諲》:“今太常议荆南之政详矣……乃抉瑕掩瑜之论,非中适之言也。”
抉瑕摘衅 [ jué xiá zhāi xìn ]
释义:指刻意挑剔缺点毛病。
出处:《东观汉记·陈元传》:“抉瑕摘衅,掩其宏美。”
瞰瑕伺隙 [ kàn xiá sì xì ]
释义:窥伺对方空隙。
出处:清·薛福成《论不勤远略之误》:“各国莫不欲夺我所不争,乘我所不备,瞰瑕伺隙,事端遂百出而不穷。”
抵瑕蹈隙 [ dǐ xiá dǎo xì ]
释义:隙:裂缝,间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出处:唐·柳宗元《答问》:“而仆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匿瑕含垢 [ nì xiá hán gòu ]
释义: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弃瑕录用 [ qì xiá lù yòng ]
释义: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录用。”
伺瑕导蠙 [ sì xiá dǎo pín ]
释义:指寻衅生事。
伺瑕导隙 [ sì xiá dǎo xì ]
释义:指寻衅生事。
出处: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日本必欲取之者,非报德也,非助英也,盖欲伺瑕导隙,借以问鼎神州。”
伺瑕抵蠙 [ sì xiá dǐ pín ]
释义:指寻衅生事。同“伺瑕导蠙”。
伺瑕抵隙 [ sì xiá dǐ xì ]
释义:指寻衅生事。同“伺瑕导蠙”。
出处:孙中山《自传》:“习于旧污者,视民主政治为仇雠,伺瑕抵隙,思中伤之为快。”
摘瑕指瑜 [ tì xiá zhǐ yú ]
释义:指揭示优缺点。
出处: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寻瑕伺隙 [ xún xiá sì xì ]
释义:寻:找;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何:观察,隙:空子,机会。找别人缺点,看是否有空子可钻。指待机寻衅。
出处:汉·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闲伺隙。”
掩瑕藏疾 [ yǎn xiá cáng jí ]
释义: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出处:《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至于掩瑕藏疾,涤除疵垢,朝为寇仇,夕委心膂,虽未足希准古人,粗亦无负于新旧。”
指瑕造隙 [ zhǐ xiá zào xì ]
释义: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出处:宋·朱熹《少帅魏国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
弃瑕取用 [ qì xiá qǔ yòng ]
释义: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