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错节盘根 [ cuò jié pán gēn ]
释义:错:交错;节:枝节;盘:盘曲。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①比喻事情纷难复杂。②形容人坚韧不拔。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大节不夺 [ dà jié bù duó ]
释义: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砥节奉公 [ dǐ jié fèng gōng ]
释义: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砥节励行 [ dǐ jié lì xíng ]
释义:指磨砺操守和品行。砥,磨练。励,振奋;振作。
出处:《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砥节砺行 [ dǐ jié lì xíng ]
释义: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出处: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砥节厉行 [ dǐ jié lì xíng ]
释义: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改节易操 [ gǎi jié yì cāo ]
释义: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出处:明·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隳节败名 [ huī jié bài míng ]
释义: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末节细行 [ mò jié xì xíng ]
释义: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出处: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
蹈节死义 [ dǎo jié sǐ yì ]
释义: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三节两寿 [ sān jié liǎng shòu ]
释义: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山节藻棁 [ shān jié zǎo lì ]
释义: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也。”
守节不移 [ shǒu jié bù yí ]
释义: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出处: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晚节黄花 [ wǎn jié huáng huā ]
释义: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出处: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晚节不终 [ wǎn jié bù zhōng ]
释义: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出处:《明史·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折节下士 [ zhé jié xià shì ]
释义: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折节待士 [ zhé jié dài shì ]
释义:指屈己待人。
出处:《周书·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仗节死义 [ zhàng jié sǐ yì ]
释义:指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出处: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高节清风 [ gāo jié qīng fēng ]
释义: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秉节持重 [ bǐng jié chí zhòng ]
释义: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出处:《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