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白衣公卿 [ bái yī gōng qīng ]
释义: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白衣卿相 [ bái yī qīng xiàng ]
释义: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百衣百随 [ bǎi yī bǎi suí ]
释义: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布衣韦带 [ bù yī wéi dài ]
释义: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布衣之交 [ bù yī zhī jiāo ]
释义: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布衣黔首 [ bù yī qián shǒu ]
释义: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
白衣苍狗 [ bái yī cāng gǒu ]
释义: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白衣宰相 [ bái yī zǎi xiàng ]
释义: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出处:《新唐书·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敝衣粝食 [ bì yī lì shí ]
释义: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出处:宋·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敝衣枵腹 [ bì yī xiāo fù ]
释义:衣破肚饥。形容生活困顿。
出处:明·归有光《上总制书》:“故富者贫而贫者死,其不死者敝衣枵腹,横被苛敛。”
弊衣箪食 [ bì yī dān shí ]
释义: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出处:《周书·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弊衣疏食 [ bì yī shū shí ]
释义: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出处:《周书·柳虯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弊衣蔬食 [ bì yī shū shí ]
释义: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同“弊衣箪食”。
出处:《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布衣粝食 [ bù yī lì shí ]
释义:形容生活清苦。同“布衣蔬食”。
出处:唐·房鲁《上节度使书》:“其愧非愧,布衣粝食,僮饥蹇驴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彩衣娱亲 [ cǎi yī yú qīn ]
释义: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出处: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汉·刘向《列女传》
鹑衣百结 [ chún yī bǎi jié ]
释义: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出处:《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鹑。”
草衣木食 [ cǎo yī mù shí ]
释义: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无过草衣木食,干受辛苦,有什么受用快活处。”
侈衣美食 [ chǐ yī měi shí ]
释义: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鹑衣鹄面 [ chún yī hú miàn ]
释义: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出处:清·捧花生《画舫馀谭》:“尝见某者,鹑衣鹄面,行泮宫前。”
鹑衣鷇食 [ chún yī kòu shí ]
释义: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籍名收养,多至数千馀人,岁费当若干!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