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拔宅上升 [ bá zhái shàng shēng ]
释义: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出处:晋·王韶之《太清记·拔宅》:“许真君拔宅上升,惟车毂锦帐堕故宅”。
不差上下 [ bù chā shàng xià ]
释义:不分高下,差不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成千上万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释义: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从壁上观 [ cóng bì shàng guān ]
释义: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敬如上宾 [ jìng rú shàng bīn ]
释义: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出处: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举国上下 [ jǔ guó shàng xià ]
释义:指全国各方面的人。
出处: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
蹇人上天 [ jiǎn rén shàng tiān ]
释义: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出处:典出《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
力争上游 [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释义: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出处: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朗朗上口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
释义: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龙驭上宾 [ lóng yù shàng bīn ]
释义: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龙御上宾 [ lóng yù shàng bīn ]
释义: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同“龙驭上宾”。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鲇鱼上竹 [ nián yú shàng zhú ]
释义: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难于上青天 [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 ]
释义: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难于上天 [ nán yú shàng tiān ]
释义: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鲇鱼上竿 [ nián yú shàng gān ]
释义:比喻上升艰难。同“鲇鱼上竹竿”。
等而上之 [ děng ér shàng zhī ]
释义:按某一等级,由此再往上。
出处:宋·朱燮《絜斋集·高鞅论》:“古者五家置一比长,等而上之,为闾,为旅,为党,皆置官焉。”
骑鹤上扬州 [ 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 ]
释义: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出处: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 ]
释义: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热锅上的蚂蚁 [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 ]
释义: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热锅上蝼蚁 [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
释义: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