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热锅上蚂蚁 [ rè guō shàng mǎ yǐ ]
释义: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一霎时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茶饭无心,坐立不定,好生难过,一直等到旁黑,跟班的又出去打听,不多一刻,只见垂头丧气而回。”
上篇上论 [ shàng piān shàng lùn ]
释义:指说话引经据典,有根据。
朝野上下 [ cháo yě shàng xià ]
释义: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出处:清·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羲皇上人 [ xī huáng shàng rén ]
释义: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一箭上垛 [ yī jiàn shàng duò ]
释义: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出处: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走为上计 [ zǒu wèi shàng jì ]
释义: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走马上任 [ zǒu mǎ shàng rèn ]
释义: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走为上策 [ zǒu wéi shàng cè ]
释义: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走为上着 [ zǒu wèi shàng zhaō ]
释义: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释义: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白日上升 [ bái rì shàng shēng ]
释义:犹言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
出处:唐·贾岛《赠丘先生》诗:“常言吃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不遣髭须一茎白,拟为白日上升人。”
赤膊上阵 [ chì bó shàng zhèn ]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 ]
释义:比喻代人受过。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轻装上阵 [ 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 ]
释义:原指战士穿着轻装作战,现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出处:《文汇报》1983.1.6:“这样一来,年轻人减轻了思想负担,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创作才华。”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 ]
释义: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牵鬼上剑 [ qiān guǐ shàng jiàn ]
释义:比喻非常困难。
出处: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读书牵鬼上剑,饮酒车水灌田。”
洗脚上船 [ xǐ jiǎo shàng chuán ]
释义:指居于水滨,舟行极便。
出处: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下情上达 [ xià qíng shàng dá ]
释义: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处:语出《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下陵上替 [ xià líng shàng tì ]
释义: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出处:《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