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反听内视 [ fǎn tīng nèi shì ]
释义: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色厉内荏 [ sè lì nèi rěn ]
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外圆内方 [ wài yuán nèi fāng ]
释义: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外方内员 [ wài fāng nèi yuán ]
释义: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外方内圆 [ wài fāng nèi yuán ]
释义:外方:外表有棱角,刚直;内圆:内心无棱角,圆滑。指人的外表正直,而内心圆滑。
出处:《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
外感内伤 [ wài gǎn nèi shāng ]
释义:①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外刚内柔 [ wài gāng nèi róu ]
释义: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外简内明 [ wài jiǎn nèi míng ]
释义:指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
外宽内忌 [ wài kuān nèi jì ]
释义:指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戏传》:“维外宽内忌,意不能堪。军还,有司承旨奏戏,免为庶人。”
外厉内荏 [ wài lì nèi rěn ]
释义: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外宽内明 [ wài kuān nèi míng ]
释义:指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黄霸传》:“霸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外宽内深 [ wài kuān nèi shēn ]
释义: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外巧内嫉 [ wài qiǎo nèi jí ]
释义: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翟义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之心。”
返观内视 [ fǎn guān nèi shì ]
释义: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清·蒲松龄《〈王如水问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观内视,而九幽十八狱,人人分明见之矣。”
返观内照 [ fǎn guān nèi zhào ]
释义: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切己体察。”
返视内照 [ fǎn shì nèi zhào ]
释义: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禅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静养一会,早听四野鸡鸣,于是垂目低眉,返视内照。”
外柔内刚 [ wài róu nèi gāng ]
释义: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出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色厉内茬 [ sè lì nèi rěn ]
释义:外强中干,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贬义)
外愚内智 [ wài yú nèi zhì ]
释义: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出处: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