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不平则鸣 [ bù píng zé míng ]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兵强则灭 [ bīng qiáng zé miè ]
释义: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出处:《列子·黄帝》:“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剥极则复 [ bō jí zé fù ]
释义: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
耳闻则诵 [ ěr wén zé sòng ]
释义: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好问则裕 [ hào wèn zé yù ]
释义: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
释义: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乐极则悲 [ lè jí zé bēi ]
释义: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乐极则忧 [ lè jí zé yōu ]
释义: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鸟穷则啄 [ niǎo qióng zé zhuó ]
释义: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
出处:《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
得寸则寸 [ dé cùn zé cùn ]
释义: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大杖则走 [ dà zhàng zé zǒu ]
释义: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日中则昃 [ rì zhōng zé zè ]
释义: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出处:《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日中则移 [ rì zhōng zé yí ]
释义: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山锐则不高 [ shān ruì zé bù gāo ]
释义: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事预则立 [ shì yù zé lì ]
释义: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事缓则圆 [ shì huǎn zé yuán ]
释义: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事款则圆 [ shì kuǎn zé yuán ]
释义: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事宽则圆 [ shì kuān zé yuán ]
释义: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不进则退 [ bù jìn zé tuì ]
释义:不前进就要后退。
出处:《邓析子·无后篇》:“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
兽困则噬 [ shòu kùn zé shì ]
释义:兽陷困境要咬人。比喻人陷于绝境要竭力反抗。
出处:《宋史·谢晦传》:“然归死难图,兽困则噬,是以爰整其旅,用为过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