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病从口入 [ bìng cóng kǒu rù ]
释义: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由口入 [ bìng yóu kǒu rù ]
释义: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同“病从口入”。
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五:“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
唇干口燥 [ chún gān kǒu zào ]
释义: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出处:《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唇焦口燥 [ chún jiāo kǒu zào ]
释义: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祸从口生 [ huò cóng kǒu shēng ]
释义: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 ]
释义: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出处:《周易·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孔颍达疏:“先儒云: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面朋口友 [ miàn péng kǒu yǒu ]
释义:指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面朋口友,固不足怪。欲明通财之义,非道义之交不可。”
目瞪口结 [ mù dèng kǒu jié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王以仁《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杭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
目瞪口歪 [ mù dèng kǒu wāi ]
释义: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一面送那官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头有话问你!’”
目瞪口张 [ mù dèng kǒu zhāng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目定口呆 [ mù dìng kǒu dāi ]
释义: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
出处:《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目瞪口僵 [ mù dèng kǒu jiāng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郁达夫《迟桂花》:“我那忠厚老实的娘……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目瞪口僵,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
目睁口呆 [ mù zhēng kǒu dāi ]
释义:惊惧得睁大双眼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受气而发楞。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
目怔口呆 [ mù zhēng kǒu dāi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人多口杂 [ rén duō kǒu zá ]
释义: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耑能造言诽谤主人。”
舌尖口快 [ shé jiān kǒu kuài ]
释义: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是非口舌 [ shì fēi kǒu shé ]
释义: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俗谚口碑 [ sú yàn kǒu bēi ]
释义: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心服口服 [ xīn fú kǒu fú ]
释义: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心直口快 [ xīn zhí kǒu kuài ]
释义: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